第五、长效机制的建设不会有明显进展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综合运用金融、土地、财税、投资、立法等手段,加快研究建立符合国情、适应市场规律的基础性制度和长效机制,既抑制房地产泡沫,又防止出现大起大落。
长效机制当然是房地产稳定发展,回归常态的关键,但长效机制的建设绝非一蹴而就。中国房地产的长效机制要真正建立,需要对过去的房地产很多政策推倒重来,在厘清房地产基本理念的基础上,界定政府和市场的责任边界,同时,围绕住房作为基本民生需要的出发点来构建信贷、税收、土地、财政等新的制度体系。
即使现有的住房管理机构,也要进行重构。这最少需要一个政府的任职周期。预计在2017年,长效机制的启动不会有实质性的进展,但不动产统一登记完成之后,房子的家数就基本清楚了,房地产税的立法会加快。
六、该买房,还是该卖房?
这是个极具风险的问题,但必须回答。
首先,就房地产的小周期而言,2017年调整是大概率,房地产肯定不是2017年投资的重要选择,要注意市场和政策的两种风险。
其次,2017年6月,可以关注市场及政策层面的调整,根据市场和政策调整的情况对下半年的走势再次进行预判和修正,上半年如果投资房地产,风险很大;但如果是孩子入学什么的,这是没有办法的,根本就不需要考虑投资回报,风险什么的,因为耽误了孩子是最大的风险。
第三,我还是呼吁,高净值人士减持国内的房地产,根本原因在于我担心汇率和资本流出,导致中国的资产价格迎来一次调整和重估,这可能是2017年房地产最大的风险。但这只是针对高净值人士,最少三套以上房子的。
第四,如果中国经济的基本面和房地产的基本面没大的逆转,有一些安全的城市,在6月份之后是可以考虑出手买房的。我之前提到的广州,西安,重庆,昆明,南宁,以及2016年房价涨幅不是很大的大连、宁波都可以持续关注。
最后需要指出,对于中国这样的人口大国、货币大国以及城镇化进行中的新兴大国而言,优质的城市资源在相当一段时间都是这个国家的稀缺品,选择优质城市,居住,生活,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部分。就此而言,房地产的大周期尚未结束,结束的只是青春的莽撞和丛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