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内容:实景照片
在现代,建筑更多的是以极简主义为主,然而在中国古典建筑里,满眼望去无一不是繁复精美,雕梁画栋。中国古代,除了防御性工程建筑和墙壁屋檐是砖瓦结构之外,其他居住性的建筑,全是木质结构。由于木头本身朴质无华,能工巧匠们通过自己的双手赋予木头以灵性,成为建筑外观最美、最具神韵的装饰结构,兼具实用与观赏性,甚至被赋予的美好的含义。这种人与自然圆融统一的理念,深刻体现在这些建筑结构中。
藻井,中国传统建筑中室内顶棚的独特装饰部分。一般做成向上隆起的井状,有方形、多边形或圆形凹面,周围饰以各种花藻井纹、雕刻和彩绘。多用在宫殿、寺庙中的宝座、佛坛上方最重要部位。

悬鱼是位于悬山或者歇山建筑两端的博风板下,垂于正脊。悬鱼是一种建筑装饰,大多用木板雕刻而成,因为最初为鱼形,并从山面顶端悬垂,所以成为“悬鱼”。


飞檐是汉族传统建筑檐部形式,多指屋檐特别是屋角的檐部向上翘起,若飞举之势,常用在亭、台、楼、阁、宫殿、庙宇等建筑的屋顶转角处,四角翘伸,形如飞鸟展翅,轻盈活泼,所以也常被称为飞檐翘角。飞檐为汉族建筑民族风格的重要表现之一,通过檐部上的这种特殊处理和创造,不但扩大了采光面、有利于排泄雨水,而且增添了建筑物向上的动感,仿佛是一种气将屋檐向上托举,建筑群中层层叠叠的飞檐更是营造出壮观的气势和中国古建筑特有的飞动轻快的韵味。

檐马,也名“铁马”,“风铎”,檐马是现代风铃的前身。起源于中国古代的占风铎,主要用于占卜。 古人也有用它判断风向的。史记:唐朝时,唐睿宗的儿子歧王其宫中竹林里挂了许多玉片,听玉片的碰撞声判断风的方向。这些玉片就是占风铎。 风铃也作为辟邪物悬挂于房前屋后。古人朴素的思想认为:能听到风铃声的范围之内,邪魔鬼怪是不能近身的,这和古人贴在大门上的“门神”有类似的作用。多悬挂于古建筑物檐角处。

斗拱,同样也是中国建筑特有的一种结构。在立柱和横梁交接处,从柱顶上加的一层层探出成弓形的承重结构叫拱,拱与拱之间垫的方形木块叫斗,合称斗拱。斗拱的产生和发展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从两千多年前战国时代采桑猎壶上的建筑花纹图案,以及汉代保存下来的墓阙、壁画上,都可以看到早期斗拱的形象。中国古典建筑最富有装饰性的特征往往被皇帝攫为己有,斗拱在唐代发展成熟后便规定民间不得使用。

山墙,即房子两侧上部成山尖形的墙面。常见的山墙还有风火山墙,其特点是两侧山墙高出屋面,随屋顶的斜坡面而呈阶梯形。

以上这些只是古建筑的一部分结构内容,古人的智慧远比我们想象中丰富,又或许是他们没有这么多电子产品没有这么多实时网络信息牵引,拥有更多的自我思考时间和能力。中国古代建筑特别注意跟周围自然环境的协调,比如山川形式,地理特点,气候条件,林木植被等,都会认真研究从而在建筑布局形式色调等方面构成一个大的协调环境。
现代的建筑大多是钢筋混凝土的方盒子,很少有精巧或磅礴的建筑体出现了,人们的思想似乎受到了禁锢,观摩这些古建,或许我们应该更多的去思考。刘源教授曾说:“在物欲横流,责任沦丧的今天,古代建筑正如精英文化一样,与我们渐行渐远。复读或重建其历史深处的人文精神成为每一个中国人责无旁贷的社会使命!”